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α羥基丁酸脫氫酶測定
血清α羥基丁酸脫氫酶測定介紹:
血清α羥基丁酸脫氫酶測定是對人體內的血清α羥基丁酸脫氫酶進行含量測定,用于幫助診斷肝病或心臟病。
血清α羥基丁酸脫氫酶測定正常值:
連續監測法:70-190U/L(30℃)。
血清α羥基丁酸脫氫酶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升高常見于急性心肌梗塞、骨骼肌損傷、急性肝炎、白血病及惡性腫瘤等。
如果平時沒有上述疾病病史以及相關的臨床癥狀,可以隔2-4周再到醫院復查。
如果復檢結果傲然是陽性,應該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以明確或解除上述疾病。
需要檢查的人群:虛弱、面色蒼白,有一種生病感。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容易擦傷或出血,嗓子痛,支氣管炎并伴有頭疼、低熱、嘴痛及皮疹等。淋巴結腫大,特別在喉部、腋下及腹股溝。左脅骨下感覺不適的人群。
血清α羥基丁酸脫氫酶測定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有明顯出血傾向的人群。
檢查前禁忌:檢查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禁食。
檢查時要求: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血清α羥基丁酸脫氫酶測定檢查過程:
采用靜脈采血進行檢測。靜脈采血前要仔細檢查針頭是否安裝牢固,針筒內是否有空氣和水分。所用針頭應銳利、光滑、通氣,針筒不漏氣。先用30g/L碘酊棉簽自所選靜脈穿刺處從內向外、順時針方向消毒皮膚,待碘酊揮發后,再用75%乙醇棉簽以同樣方法拭去碘跡。以左手拇指固定靜脈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針筒,食指固定針頭下座,使針頭斜面和針筒刻度向上,沿靜脈走向使針頭與皮膚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膚,然后以5°角向前穿破靜脈壁進入靜脈腔。見回血后,將針頭順勢探入少許,以免采血時針頭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腫,同時立即去掉壓脈帶。針栓只能外抽,不能內推,以免靜脈內注入空氣形成氣栓,造成嚴重后果。取下注射器針頭,將血液沿試管壁緩緩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產生。用紫外動力學法、速率法、酶學比色法、連續檢測等方法來測定活性。
相關疾病
肝炎,幼淋巴細胞白血病,先天性白血病,惡性腫瘤所致貧血,食管其他惡性腫瘤,小兒急性髓樣白血病,白血病
相關癥狀
近迫性心肌梗塞,全身骨骼肌收縮,白血病細胞浸潤,全身骨骼肌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