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陳德喜教授:走在前沿,探索未知 – 淺談如何應用微流控技術及質譜流式技術實現多基因組全面洞察
陳德喜,教授,研究員。北京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市肝病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并曾多次赴美參與神經及腫瘤相關研究交流。2020年新冠疫情突發的緊急關口,陳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始終奮戰在第一線,迅速調配科研資源進行相關的研究,并獲得多項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為抗擊疫情做出了重大貢獻。
陳德喜教授團隊所屬的北京佑安醫院是北京市20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之一,同時也是北京新冠肺炎重癥和危重癥患者救治基地;作為一個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的醫療機構,佑安醫院也是國內最早一批裝備Hyperion成像質譜流式平臺及Biomark HD系統的單位之一。在疫情突發的緊急關口,陳德喜教授率領科研團隊,迅速調配醫療及科研資源,爭分奪秒進行相關的救治和研究工作。陳德喜教授及其帶領的團隊首次使用成像質譜流式技術、質譜流式技術結合微流控技術,從新冠肺炎患者肺組織浸潤免疫細胞類型、疾病進展過程中的肺損傷機理、感染者免疫系統整體變化、感染者天然免疫狀態及感染后免疫相關基因表達水平變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結合進行了探索性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Cell MolImmunol》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等著名國際期刊上,引起了國外同行的特別關注。陳德喜教授及其科研團隊的這一系列研究,填補了國際上新冠肺炎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幫助科研各界拓展對SARS-CoV-2感染機制的理解,也為新冠肺炎今后的研究和治療方案設定提供了非常扎實的理論基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日,Fluidigm公司特別采訪了陳德喜教授,邀請他就新冠肺炎研究中的相關經驗以及如何結合質譜流式技術及微流控技術進行多組學研究進行了分享。“宿主對病原體的免疫反應是傳染病研究中的一個恒久的主題,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進展以及患者的癥狀和結果。”陳教授談道。使用質譜流式技術、成像質譜流式技術與微流控技術相結合,有助于研究團隊在有限而珍貴的樣本中更快速地獲得更加高質量和一致的結果,以加深我們對疾病及其進展的理解。“這對我們快速回答這些問題至關重要!”陳教授表示。北京佑安醫院作為傳染、感染病防治領域的急先鋒,肩負著COVID-19篩查、診斷、救治、研究的艱巨任務,始終沖在抗疫第一線。在此,我們向這些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點擊此處,詳細閱讀陳德喜教授專訪。
文章作者
推薦
-
詢底價
Tel:400-6699-117 轉 6666
-
詢底價
Tel:400-6699-117 轉 8888
-
詢底價
Tel:400-6699-117 轉 4994
-
詢底價
Tel:400-6699-117 轉 4994
-
詢底價
Tel:400-6699-117 轉 6219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