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強度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熒光的減退。熒光物質經紫外線長時間照射及空氣的氧化作用,會使熒光逐漸減退。
2.熒光強度與溶液濃度的關系。在稀溶液中: F=Kc。F 為熒光強度K—檢測效率(由儀器決定) c 為液體的濃度高濃度時,熒光物質發(fā)生熄滅和自吸收現象,使F與c不呈線性關系。
3.溫度的影響。溫度對熒光強度的影響較敏感。溶液溫度下降時,介質的粘度增大,熒光物質與分子的碰撞也隨之減少,去活化過程也減少,則熒光強度增加。相反,隨著溫度上升,熒光物質與分子的碰撞頻率增加,使去活化幾率增加,則熒光強度下降。
4. pH值的影響。帶有酸性或堿性官能團的大多數芳香族化合物的熒光一般都與溶液PH值有關,例如:在pH=7~12的溶液中苯胺以分子形式存在,會發(fā)出藍色熒光;而在pH<2或pH>13的溶液中苯胺以離子形式存在,都不會發(fā)出熒光。同時所用酸的種類也影響熒光的強度,例如:奎寧在硫酸溶液中的熒光比在鹽酸中的要強。
5.溶 劑。許多有機物及金屬的有機絡合物,在乙醇溶液中的熒光比在水溶液中強。乙醇、甘油、丙酮、氯仿及苯都是常用的有機溶劑,其中大多有熒光,應設法避免;一般避免的辦法是稀釋,或加入一部分水。
6.熒光強度達到最高點所需要的時間不同,有的反應加入試劑后熒光強度立即達到最高峰。有
的反應需要經過15~30分鐘才能達到最高峰。
7.有機溶劑中常有產生熒光的雜質,可用蒸餾法提純。橡皮塞、軟木塞及濾紙中也常有能溶于溶劑的一些帶熒光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