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分子的微環境是怎樣影響熒光強度的熒光強度
1.溶劑的影響
同一種熒光物質存不同溶劑中,其熒光光譜的位置和強度可能有明顯不同。例如,許多共軛芳香烴化合物的熒光強度隨溶劑極性:的增加而增強,且熒光峰波長向長波方向發時發生了π→π*躍遷,其激發態比基態的極性更大,隨著溶劑極性的增大,對激發態比對基態產生更大的穩定作用,結果使熒光光譜發生了紅移。
2.溫度的影響
對于大多數熒光物質來說,隨著溫度的降低,熒光的量子產率和熒光強度將增加;溫度升高,熒光的量子產率和熒光強度下降。這是由于溫度降低的時候,溶液中分子的活性減弱,溶液的黏度增大,溶質分子與溶劑分子間碰撞機會減少,降低了鐳種非輻射去活化概率,使熒光量子產率增加,熒光強度增強。在進行熒光測定時,激發光源產生的熱量是溶液溫度變化最重要的原因且分析過程中室溫可能發生變化,因此在檢測一些溫度系數大的樣品時,必須使用恒溫池,保持溶液溫度的恒定。
3.溶液pH的影響
熒光物質為有機弱酸(弱堿)或無機螯合物時,由于它們的分子和離子在電子構型上的差異,溶液pH的改變對熒光強度有很大的影響。例如,苯酚在酸性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呈現熒光,但在堿性溶液中則以陰離子形式存在。所以,當溶液為強堿性時,溶液中主要是苯酚的負離子形態,熒光消失。
4.熒光猝滅作用
熒光猝滅是指熒光物質分子與溶劑分子或其他溶質分子相互作用而引起熒光強度降低的現象。與熒光物質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熒光強度下降的物質稱為猝滅劑。
熒光猝滅的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動態猝滅:激發單重態的熒光分子M*與猝滅劑Q相互碰撞后,激發態分子以無輻射躍遷方式返回基態,產生猝滅作用,即動態猝滅。猝滅速度受擴散控制,并與溶液的溫度和黏度有關。動態猝滅過程是與自發發射過程相競爭從而縮短激發態分子壽命的過程。
(2)靜態猝滅:靜態猝滅是指基態的熒光分子M與猝滅劑分子Q生成非熒光配合物MQ的過程。由于與熒光分子M生成了一種新的不發光的基態配合物,因此熒光分子發出的熒光強度降低。基態配合物的生成也可能與熒光物質的基態分子競爭吸收激發光(內濾光效應),從而降低熒光物質的熒光強度。
(3)動態和靜態的同時猝滅:在有些情況下,熒光分子與猝滅劑之間不僅能發生動態猝滅,而且同時又能發生靜態猝滅,即動態和靜態的同時猝滅。
(4)熒光物質的自猝滅:在高濃度的熒光物質中,熒光強度因其濃度高而減弱的現象稱為自猝滅。自猝滅的原因并不完全一樣,最簡單的原因是激發態分子在發出熒光之前與未激發的熒光物質分子碰撞。此外,還有些熒光物質分子在高濃度溶液中生成二聚體或多聚體,使其吸收光譜發生變化,也會引起熒光的減弱或消失。